“目前,国家发展有需求,党中央有要求,政府国务院有部署,企业质量提升和参与全球竞争,以及市场有序运行有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有期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好形势之下,对我国认证行业来讲,应该说面临的形势是前所未有的好。怎样把这样的需求、要求、部署和需要转化成认证行业以及认证机构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在座的主要认证机构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薄昱民在工业产品认证交流与推进会上如是说。
当前,认证认可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经济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体检证”、供需双方对接的“信用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不少企业并不了解认证价值,亟待加强宣传。
在薄昱民看来,认证认可作为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质量强国不可或缺的要素。发展产品认证是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整体服务能力、促进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举措,产品认证在服务国家治理、提升质量安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政策和市场需求强劲。
据了解,我国现有9000万个市场主体,其中3000万是各类企业,6000万是个体工商户,3000万中获证企业仅有几十万家,认证覆盖率不足2%。
在谈及认证机构的影响力和品牌时,薄昱民认为,不是因为认证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而是认证服务面覆盖率远远不够。我国有30000多家监测机构,400多家认证机构。我国所承担的海外工程85%的检测认证服务业务由外国机构来承担。国际上的互认体系中,中国企业拥有49000多张证书。本土机构同时也是国际互认机构,国家认监委颁发证书4000多张不到10%。
在如此情况下,薄昱民指出,认证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认证机构与认证服务对象应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他们的贴身管家,打理国内外市场的质量问题。与采购方采购集团监管方电商平台生物圈,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认证机构能要成为企业受企业欢迎的企业需要的消费者信赖的政府信任的认证机构,能够为国家质量的社会治理服务,成为质量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之一。”她说。
而与此同时,近年来,认证机构、认证证书数量也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截至目前,共有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机构149余家,备案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实施规则5747个,颁发有效证书292658张,获证企业39574家。其中,国推认证项目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23家,颁发有效证书7913张,获证企业4706家。产品认证在服务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参与质量的全球治理、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成效显著。
据悉,本次会议通过政府、认证机构、获证企业三方访谈互动,交流与分享认证在服务政策落实、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服务中国制造走出去、主动识别需求并获取社会采信等方面的9个良好实践案例,呈现了自愿性产品认证在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促进作用。各地方质监局、认证检测机构及获证企业代表等共170人参加。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